砥砺前行这五年之畜牧篇

09-20 10:32  

畜牧产业化:在进阶之路上助力脱贫奔小康

记者 袁凌 通讯员 田维刚

俗话说:穷不丢猪,富不丢书。在武陵山区,广袤的山地、草场和原生饲料富余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如今记忆犹新,在他们的孩童时代,放牛、放羊、放猪是每天放学后的一个“必修课”。以养猪为主,养殖带来的经济收入支撑了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吃穿用度。

养殖业是传统农业耕作体系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种植业一起形成了农村家庭赖以生存、自给自足的根基。

纵观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很多左右传统养殖业的因素:打工经济的兴起致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市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市场价格的波动波及养殖户信心、畜禽疫情疾病的管控和安全管理、技术和工具层面的更新迭代、以户为单元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等等。

即便如此,我县养殖业仍然顽强地走在求发展升级的道路上,进阶之路踏实坚定。

——2007年首批成为国家生猪良种补贴县。

——2012年跃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

——2014年被列入国家能繁母牛扩群增量补贴县和新一轮退耕还草项目县,全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县。

——恩施黑猪作为地方优良品种获得农业部大力支持。

——恩施黑猪肉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产品。

——恩施黑猪保育种项目顺利推进。

2016年,咸丰实现畜牧产值13.34亿元,占据全县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全县生猪存栏60.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4万头;生猪出栏58.99万头;牛出栏19488头;羊出栏10806只;家禽出笼162.25[137.65]万只;肉类总产65.36万吨,禽蛋生产1635.06万吨。

“十三五”规划中,咸丰对畜牧产业链进行了科学布局,打造“四河两片”,即唐崖河流域黑猪繁育、忠建河流域特禽养殖;天上坪、水杉坪、二仙岩、龙家界四大牛羊养殖片。

“一园三区”,即现代牧业加工园;恩施黑猪繁育区、特禽养殖示范区、草食牧业拓展区。

规划的引领和支撑,使畜牧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方向感更加明确,效益导向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数。



恩施黑猪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咸丰是恩施黑猪核心养殖区及原种保护区,唐崖镇(原尖山乡)是武陵山区最大的仔猪集散地,享誉“湖北仔猪第一乡”,素有恩施黑猪“母猪窝子”之称。恩施黑猪全产业链建设正在强力推进,力促黑猪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以“616”为帮扶契机,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学院赵书红教授团队倾力支持,共同开展品种保护开发,已建成纯血统黑猪存栏150余头的保种场1个,保护区1个,人工授精站11个。

积极对接畜牧司、畜牧总站、中山大学寻求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争取将“恩施黑猪”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历届农业部选派挂职干部对咸丰畜牧产业发展倾注心血,2016年,农业部牧业司和唐崖镇彭家沟村开展联学共建,开展“16113”生态养殖模式试点,推广“16113”生态养殖模式6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销售以高端定制和网上众筹为主,毛猪价格比普通养殖户高出三分之一以上,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同时,引进上市公司金新农集团与一号食品集团共同打造全产业链。2017年4月7日,县人民政府与金新农公司签订“恩施黑猪”产业化开发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16113”家庭牧场建设,预计农户户均增收3000-5000元。



2017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中山大学教授、国家生猪育种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等多名国内顶尖生猪研究专家齐聚咸丰,共同商讨“恩施黑猪”保种利用、产业化发展之路。县政府与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签订生猪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合作协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将根据恩施黑猪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在恩施黑猪资源保护、疾病防控、饲料营养、产业化开发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草食牧业后来跟上,打破“一猪独霸”的产业格局。

老屋基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2名,养殖肉羊80头,草食牧业家庭牧场群初现雏形,拟建万只肉羊加工项目。



“唐崖大雁谷”生态观光畜牧业建设项目实施,打造集种植、养殖、旅游、畜禽加工、农家乐三产融合的产业链示范谷。



实施国家能繁母牛扩群增量补贴项目,引导养殖户扩大牛群存量。

创建省级畜牧绿色发展示范县,促进全县畜牧业环境友好型发展。

2016年12月30日,县政府出台《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畜禽养殖区和限养区的公告》,目前已完成绘制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地理图标并表示地理坐标。

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6年10月28日,县委、县政府下发《咸丰县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治理。全县推广以“畜沼X”为代表的循环牧业模式,25480户养殖从业者建设大中小型沼池,覆盖全县养殖户比例达52.86%。

项目建设助推脱贫奔小康。

重点项目稳步实施。恩施黑猪保种项目续建,共计完成投资1518万元;新建生态牧业观光园暨特禽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016年完成投资20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3700万元。

政策性项目务实惠民。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粮改饲”、肉牛扩群增量等项目有力推动草食牧业的发展,全县兑现能繁母牛补贴资金157.435万元、生猪良种补贴资金102.59万元。恩施黑猪保护与开发稳步推进,加之恩施州硒康牧业的注资控股,推进了恩施黑猪保护与开发力度。

产业扶贫真抓实干。

2016年,投入资金118万元,新建生猪“161”模式59户;实施退耕还草8000亩,已兑现种草费36万元,补助资金114万元,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面积1919亩,兑现资金95.95万元。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放松,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县升级改造“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新增12个高清摄像头),着手建设了“动物产地检疫电子出证系统”,设置了28个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点。加快全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建设,2016年全县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猪504头,兑现无害化处理资金40320元,对消费者反应强烈的“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进行专项整治。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畜牧产业发展同样如此,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我们依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到点与面的布局、速度、规模与效益的衔接、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具体到资金的周转、价格的波动等。一哄而上、全面开花既不实际也不理性,只有立足咸丰实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抓住各项政策叠加的机遇,剑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其更加合理,更具优势,方能稳步、健康推动我县畜牧产业发展。